近日,媒体报道,格力、海信、日立、海尔等10家企业在完成天津市武清区采暖煤改电项目后,遭遇设备款、工程款被拖欠的窘境。武清区发改委则表示,该区暂定计划在3~5年内付清煤
近日,媒体报道,格力、海信、日立、海尔等10家企业在完成天津市武清区采暖“煤改电”项目后,遭遇设备款、工程款被拖欠的窘境。武清区发改委则表示,该区暂定计划在3~5年内付清“煤改电”工程余款。据了解,目前已知欠款总金额约为13亿元。
这是一场2016年冬天开启的大型治霾工程,涉及几十万人的取暖问题,更事关环京津冀上亿人的健康。这个工程在高效、安全的推进完成后,留下的支付问题确实令人尴尬。
北京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,生活在北京的人们都能感受到。上个月底,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信息,北京7月PM2.5平均浓度为37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5.9%,创历史同期新低。这也是自5月以来,北京连续第三个月PM2.5创新低。
虽然还没到取暖季,然而,可以肯定地说,武清区采暖“煤改电”项目为京津冀减霾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我们知道,从2013年起,京津冀地区开启雾霾协同治理工作,行动已历时5年。在中央环保政策的重拳出击下,三地政府针对雾霾的主要成因,为治理雾霾展开了联合行动。从大气污染关键指标的变化来看,治霾工作已取得较大成效。
《天津日报》新闻称,按照计划,到2017年10月底,武清区10.9万农户冬季取暖将全部采用电取暖,区政府将补贴“煤改电”建设资金34.77亿元,每年运行补贴2.39亿元。农村空气源热泵安装数量将达到10.9万台,全区农村冬季供暖将全部实现“煤改电”。
据媒体报道称,在相关招投标文书中,也特别注明,该工程资金为政府支付,并有“已落实”字样。但是,是当地政府全额承担?还是由中央专项项目资金支持?钱到哪儿去了?落实的含义是什么? 这一笔钱究竟应该由谁来支付?
到今天,最早安装的空气源热泵已经历经两个采暖季,然而设备款却还没有完全结清,这对有些小微企业而言,也许意味着“天要塌下来了”。
雾霾协同治理“煤改电”是一项民生工程。实施民生工程要把握“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”原则,一方面,改善民生既要充满热情,又要脚踏实地,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,持之以恒,积极创造条件尽力而为;另一方面,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,量力而行并区分轻重缓急,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,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。
对需要借债才能建设的项目,应该对每年政府所欠的债务确定一个上限,防止无限制、过度开支,如果民生工程超越地方财力支撑,牺牲相关方的利益,欠下一屁股的外债,甚至导致部分企业破产,这就很难得到一个良好的社会评价,对政府信用也是一个极大的伤害。
武清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,请企业相信他们一定会最终拿出妥善的给付方案,尽快使这一民生工程建设各方“皆大欢喜”。
作者 张兵(《民生周刊》记者)
来源:https://www.sohu.com/a/340336643_100057451